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

Amazon...QQ

美國時間 11/25 下訂了2隻TF10,2隻X10
可能因為東西不同,延至11/26收到出貨通知
友人只買兩隻TF10馬上當天就出貨了...

amazon提供的免費寄送約5-8天可以到集貨點
standard shipping 則比較快一點,約3-5天
所以下訂單時多付了 6.76美元,只希望能儘快收到耳機
網頁中呈現的是12/01到集貨點,共四個工作天...

結果今天早上起來發現耳機還是沒到OR...(集貨點的地址)
就先問amazon客服,他說:12/01一定會到,不需要擔心...
同時我也寄給貨運公司詢問包裹是否能準時送到...

結果...
貨運公司的回覆是"我們還沒收到啊~東西根本就還在AMAZON倉庫..."

我就趕緊在聯絡amazon線上客服
得到了"正要出貨................"的答案,"另外給你5元折價券補償........"
我詢問怎麼會這樣?發生什麼事?
他也是沒給我一個答案,只丟了 I'm sorry....

事情已經發生了,客服也很無辜...
我只好跟他說我多付了 6.76美元...所以他也馬上改成7元折價券補償...
若是要吵 要更多補償,其實也很簡單...
但為了一點點小錢花時間爭執,真的不划算...

他有說貨物會在1~2天後送到,但我認為不可能...
因為又遇到週末了...估計又要到下週2,3才會到集貨點
之後要再過一週才會到台灣...


我只是想玩一下TF10...
怎麼會這麼無奈呢...Qrz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更新...
以台灣時間計算


Amazon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• 11/26/201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接到訂單
  • 11/27/201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通知出貨
  • 12/02/201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聯絡客服,再次出貨
  • 12/06/2011 06:07 AM    到達hopshopgo貨倉
hopshopgo     
  • 12/06/2011 11:07 AM   通知收到包裹(隔了五小時,包括量好包裹尺寸,掃描簽收單)
  • 12/06/2011 12:37 AM   PayPal 付款完成,準備出貨...




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

NTD'5990的Ultimate Ears triple.fi 10 pro

上個星期五(2011/11/18)
約六點的時候,收到了羅技寄來的電子DM
內容是:TF10 5折 + 延長半年保固
也就是說原本約11K的TF10(兩年保固)
只要5990就可以有完整兩年半保固,且免運寄到家裡了
其實過去幾年年底Amazon都會有TF10 99美金的消息出現
只是礙於沒有入手的管道加上保固問題,總是看到就算了

這次難得在TF10停產之際,由羅技放出5折的TF10
於是馬上下手,但是訂購過程也是不太順利
刷卡的頁面停的很久都沒有反應
重複了約4次才成功
(應該在六點半完成了...)

不過到了隔天,信箱中發現了4封購物的確認信...
這...就沒辦法了...因為無法線上取消訂單
只好到時另外退貨了...

原本是這樣想的...

後來遲至今天,TF10仍未到貨
所以就打電話給羅技~
經過詢問之後,客服給的答案是
"你未在60名內,需要等待之後通知..."

PS.原本羅技的DM上,有寫限60隻,先付款先出貨

所以在聽到未在60名之內,心中是有點驚訝的...
我已經在收到信後儘快刷完了,還是沒有進入名單之中
不過這也沒辦法...就等吧~

直到PTT和M01上
都有網友回覆,有的比我晚訂,比我晚付款(隔天)都拿到貨了...
心中其實是有點...

不過隨即就看開了...
我會訂TF10只是想試試換線的耳道
沒有拿到我也不會很在意...
只是等待收貨很麻煩...
也不希望一直請家人代收但東西都沒到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很久以前
我在首都購入我的第一隻耳道UM2時
我有試聽過很多隻耳機,
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M-Audio 的耳機
配上EGO-WRAPPIN' 真是讓我相當感動
不過為了長時間使用
我選了均衡 配戴舒服的UM2

之後又過了幾年
我做了很多條AKG耳機線
也一直想試試作條耳道的耳機線來玩
所以我才會想購入這次特價的TF10

反正是敗家的舉動
得之我幸,不得我命
哈哈哈~~~

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

機器,線材 整理清單


一個完整的系統:訊源-->放大器-->耳機/喇叭

訊源         : 即 放大器之前的設備
放大器     : 用以放大訊號(電壓,電流),以及重要的阻抗匹配
耳機/喇叭: 發出聲音

Hi-MD 系統
  • ONKYO MD-133
  • ONKYO MD-105FX
  • ONKYO X-N7TX
  • SONY MZ-NH1
  • SONY MZ-EH1
  • SONY MZ-RH1
Digital Audio Player
  • Creative NOMAD II
  • Panasonic SV-SD950N
  • Logitech Squeezebox Touch
DAC
  • KECES PCM1793
  • PureAudio Shark Platinum AK4395 DAC
  • AUNE mini dac SE
  • PureAudio DAC3
AMP
  • Firestone Audio Big Joe V1.3
  • 長物志 朱雀
  • DA&T Amtech B-80
  • AUNE mini dac SE
  • PureAudio Lotus HA-9
  • PureAudio AMP2
  • CTH 
Speaker
  • ERT ER 7.0 
  • 長物志 3'
  • 長物志 2'
  • Logitech Squeezebox Radio
Headphone
  • ATH EM7
  • Koss Porta Pro
  • ATH EM700Ti
  • Westone UM2
  • Klipsch Custom3
  • AKG K702
  • SONY MDR-SA5000
  • Beyerdynamic DT990(600ohm)
  • Beyerdynamic DT880(600ohm)
  • AKG K501
  • AKG Q701
  • Ultimate Ears TripleFi 10 Pro
  • Klipsch X10
  • SONY MDR-DS7500
  • Ultimate Ears UE9000
  • Koss ESP950
  • Beyerdynamic Tesla 1

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AKG 線材費用統計

mini XLR 端子 約5K
  • TA3FBX
  • TA3FLX
  • TA3FX
  • TA3FLBX
  • RT3FC-B
  • TA3FSH
  • Oyaide


1/4' (6.3mm)TRS 端子 約5K
  • FURUTECH FP-704
  • Oyaide P-285T 


線材約30K(絕不誇張...因為Mundorf就佔一半了)
  • CANARE L-2T2S
  • MPS Pa-325
  • Oyaide PA-02
  • 鍍銀密纏線
  • 純銀線
  • Mundorf合金線East FAI
  • occ多芯銅


約1K
  • FURUTECH S-070
  • Oyaide SS-47


其他工具不計...
加上K702 13K
加上Q701 9K
總計63K...

現在仔細計算起來...
才發現到我有多喜歡K702/Q701

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

給新手...

器材只是器材,
只有器材是沒有意義的
喜歡聽音樂,是一件好事...

之前受限於隔音和空間大小的問題
讓我又重新踏入耳機的世界

我認為
最重要的是訊源(DAC/CD PLAYER/DAP...)
其次是耳機/喇叭
最後才是擴大機
(線材和電源是另一個階段)


選擇耳機最重要的是
"舒適度" 和 "重量"
一隻要戴上數小時的耳機
縱使它可以發出有如天籟般的聲音
但是戴起來不舒服...再好聲我也不會考慮
其次才是聲音表現...


我自己戴過最合適,最輕鬆,不壓頭
連聽幾小時也感受不到酸痛的是
SONY MDR-SA5000
它不像一般耳機夾頭的感覺強烈,像是包覆一樣
而且它很輕,就配戴感而言它是我有耳機中最好的

不過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差異
"所以試戴耳機真的很重要..."

要不要買耳擴?
如果你拿耳機插上隨身聽後發覺不錯~好聽~
再拿耳機上耳擴試試吧!
有好聽到值得另外花錢買耳擴嗎?

其實對很多耳機來說,耳擴絕對不是必要的...
很多耳擴有另外加上調音,當下可能會加強聽感的印象
但是原本的音樂整體韻味就消失了...
很多人說線材是暴利...其實很多擴大機也是...
買耳機順便買個耳擴?沒買耳擴推得不好?
其實很多是商人的推銷手法而已...

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

貓真是可愛啊~

有些任性
有些黏人
讓人捉摸不定

微笑的躺著曬太陽
或是
吃飽後滿足的樣子

真是好可愛啊!

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

如何選擇線材

一條線最基本的條件要有
紮實:拿起來晃不會有聲音,線身有固定好,穩定
均勻:就是沒有不平整的突出或是凹陷,也不會有特別重的地方

使用在系統上只有兩大類
訊號線
電源線
(訊號線又分為類比用/數位用)

很多 人指線材是玄學
很多人說前端只有2~3mm,換再粗的電線也沒用
很多人說線材不用太粗,因為只會用到表面

其實把自己不瞭解的東西,當作是妖魔鬼怪看待還蠻常見的
(不過我還是不相信神話和宗教...有著太多人為痕跡存在了...)
線材的原理網路上有很多文章說得天花亂墜,神奇...甚至是荒謬...
其實可以相信的或是值得相信的內容很少

線材的原理我也不是很了解,雖然有讀過電磁學和電子學
但是電子學將許多東西簡化了,大量使用模型,
電子學內容是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來設計和解決問題
細部的東西需要由其他學問來解釋...
所以看到純粹用電子學來說明線材的或是提出質疑的
一笑置之就好啦~
電磁學對於電磁波的傳遞,介質中的電磁波有許多可以學習的,
不過相當細部的東西,像是音響線材相關的,也是找不到的

同理,墊材也是...
玩家都是換上之後,才能瞭解到線材和墊材對系統的影響...

不過經由經驗,大家可以慢慢的歸納出一些道理
銀線
銅線
鍍銀線
單芯線
多芯線

未完...

ROON建置成本

之前在家聽音樂 傳統方法是用CD或是MD 串流用的是 LMS(Logitech Media Server) +各式的Squeezebox產品+ iPeng遙控 將LMS架在NAS上負擔不大,而且音樂都是存在NAS上,LMS也可以掛上Spotify和Tidal 曾經試用了2輪ROO...